Brightfield

亮场,光田,亮堂堂,光烔烔!

Thursday, July 27, 2006

秦淮河


(和谐金陵)
(秦淮小吃)

秦淮河

五一节在南京,夕阳西下的时候匆匆忙忙与家兄一家跑去看夫子庙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是早就没有了,乌衣巷口,夕阳却一如千年前辉煌地斜照。余晖将秦淮河畔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和“和谐金陵”匾牌映衬得更金碧辉煌。

夜色慢慢浸入秦淮河初升的月牙,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有些人在抱怨秦淮河的夜景的俗气,其实秦淮河无数个朝代以来的兴盛从来没有高雅过,昔日的纸醉金迷经过几度沉静又复活了。只不过无数的江南温柔香梦,却敌不过夜里桥下经过那个诗人,他在乌篷船里的枯灯下,冷冷的写下不远处传来的歌声,河上的轻烟笼照着寒水,月亮升起来了,李香君们忘记了昔日的忧愁。

于是人们记住了秦淮河,记住了曾经的那些夜晚。

Wednesday, July 26, 2006

B. 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B. 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钻石与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一起并称为四大珍贵宝石,并因其特有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被誉为“宝石之王”。它的英文“Diamond”,源自希腊语“adamant”,意为“坚不可摧”。通常,人们习惯于称已切磨的宝石级金刚石为钻石。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钻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的青睐,成为人们表达爱情的信物,并作为四月份的生辰石,象征着“坚韧”、“永恒”和“纯洁无瑕”。

那钻石为什么这么贵呢?一是钻石稀有、找矿和开采困难,二是钻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能够永久保存,具有一些其他宝石不可比拟的优点,三是加工较困难, 四是爱情文化的宣传,五是供求关系的人为控制。

有多稀有?

钻石来自地球上地幔,在1050~1250℃的高温及45-60千帕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于地下约150~200千米处。深埋在地球深处的钻石,只有当地壳发生深断裂时,才能被位于更深部的岩浆通过火山喷发过程携带到地表,产于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筒中。钻石形成的年代久远,根据科学家对钻石内部同生包裹体同位素年代的测定,发现最年轻的钻石的形成时代距今也有9.9亿年,而最古老的钻石的形成年代距今已超过33亿年。
尽管早在公元前800年,钻石就在印度被首次发现,但其产出一直十分稀少,仅局限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而且,在自然界中,开采产出的大部分金刚石都达不到宝石级要求,优质的钻石十分稀少。目前,世界上共有27个国家有商业性的钻石产出,总储量大约为19亿克拉(1克拉=0.2克);其中,49%的钻石产在非洲,主产地集中在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刚果(布)、民主刚果等国家。从产出的金刚石数量上看,澳大利亚居世界首位,但达到宝石级的仅有5%左右。宝石级金刚石的主要产出国为博茨瓦纳,它是世界上钻石第一大产出国,占总产量的19%。

开采有多困难?

钻石的找矿和勘探工作十分艰苦,常人难以想像。例如,博茨瓦纳的钻石,是由英国德比尔斯(DeBeers)公司的地质学家经过12年的勘探,才于1967年发现的。1991年,加拿大在其东北部靠近北极圈附近地区发现金刚石矿,但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开采一直十分困难,直到7年后才开始有工业级的金刚石采出。而且在钻石开采过程中,钻进、爆破、采运也都困难重重。南非金伯利区矿山一年生产总产量为188.68千克的钻石,需要处理420万吨的矿石,钻石与矿石的开采比例高达l:2300~平均大约每250吨金伯利岩矿石才能开采出1克拉钻石。可见,找寻和开采钻石的过程极其复杂,钻石得来实属不易,其稀有珍贵之处,不言而喻。

有多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钻石晶莹剔透,具有特征的金刚光泽——自然界透明矿物中最强的光泽,而且色散强,高于任何天然的无色透明宝石。因此,经过工匠精心切割和打磨后,在切割标准的钻石表面,可见到漂亮的“火彩”。强烈夺目的光泽和绚丽的“火彩”使钻石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钻石颜色多样,一般分为无色一浅黄色和彩色两个系列。无色一浅黄色系列的钻石颜色为:无色至浅黄。浅褐,彩色系列钻石的颜色一般为深黄、褐、灰及由浅至深的蓝、绿、橙黄、粉红、红、紫红,偶见黑色。目前,市场上的钻石大多数都是无色一浅黄色系列的钻石。
自然界中产出的大多数彩色钻石颜色发暗,色彩艳丽的彩色钻石极为罕见,价格也高于无色一浅黄色系列的钻石。钻石绚丽多姿的色彩从何而来呢?
一是由于钻石中含有少量杂质。当N(氮)、B(硼)和H(氢)原子进入钻石的晶体结构中,便会形成各种色心,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另一种是因晶体塑性变形而产生位错,缺陷,对某些光能的吸收使钻石呈现不同的颜色。通常,黄一棕黄色钻石的颜色是由于N原子代替C(碳)原子而产生的。蓝色钻石是因为含有微量B而引起的,少数含H杂质的钻石也呈蓝色,蓝色钻石在自然界非常稀有,极其罕见。粉红色钻石和褐色钻石,是在高温和各向异性压力的作用下,钻石发生晶格变形而产生的。相比之下,粉红色钻石更为罕见,因而极其昂贵。绿色和蓝绿色钻石通常是由于钻石在自然界长期遭受天然辐射而形成的。若辐照时间足够长或辐照剂量足够大,可使钻石变成深绿色甚至黑色。此外,钻石在紫外灯、X射线或阳光下能发出不同颜色和不同强度的荧光。特别是蓝色荧光,更突显了钻石的美丽色彩。钻石的化学成分与石墨一样,均为碳元素,但两者却有本质区别。由于碳原子在这两种物质中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钻石坚硬无比,其摩氏硬度为10(摩氏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在宝石中是最大的。因此,钻石能够抵抗任何物质的刻划而毫发无损。而石墨呢?即使是指甲盖也能将它划动。但值得注意的是,钻石有很大的脆性,很容易因外力敲击而损坏,如一个钢锉的敲击就可能导致钻石破裂,因此佩戴时要格外小心。
钻石还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强酸强碱下无任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钻石具有亲油性和疏水性,当钻石与油接触时,表面会被油污覆盖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所以,在洗碗时,最好不要佩戴钻石戒指。

加工工艺的难度

钻石切割抛磨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已很难考究。而钻石的加工技术,从纯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则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佛经教典中称钻石为“金刚不坏”,意指任何物质都破坏不了它。也正因为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要想将金刚石加工成闪闪发光的钻石,曾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人们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材料来研磨和抛光钻石。
在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无法加工钻石,人们只好用没有琢磨的金刚石八面体的原石作为装饰品。直到公元1454年,荷兰人发现同一粒金刚石各个方向存在着硬度上的差异,因此可以用金刚石来琢磨金刚石,这才解决了钻石加工的难题。但当时的加工水平相当低下,1558~1603年间,英国女王所用的戒指.都是八面体的钻石简单打磨而成的。早期的钻石加工中心在印度,全盛时期,印度钻石打磨工人曾达到6万人之多,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到了1919年,美籍波兰人马歇尔·托尔可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改进了钻石打磨工艺。他根据钻石折光系数等精确计算,发明了58个面的“圆钻型”钻石切割工艺,令钻石在上方看来最为生辉,一直流行至今。
钻石的加工一般要经过划线标记、分割、成型和抛磨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对钻石最终的出成率都有影响。圆钻形的成品率一般在46%左右,也就是说,将金刚石加工为钻石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被浪费掉了,而其他切割形状的钻石,在加工过程中损耗率会更高。
爱情文化的历史和宣传历经亿年沧桑的沉积与磨炼,加上切磨后闪烁着的璀璨光辉,使美丽的钻石成为纪念和见证爱情的惟一传情使者,是爱情永恒、纯洁、忠实和坚贞的独特象征。在古代,钻石是男人的专利品。13世纪的法国,皇帝圣路易斯曾禁止妇女佩戴钻石饰物,他认为只有圣母玛利亚才能享此殊荣。到了15世纪中叶,这条规定被一个叫雅丽丝的平民女子打破。因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为她的美丽而倾倒,特赠予她一颗钻石,并容许她在公共场合佩戴。从此,男人便不再独享钻石了。而钻戒作为爱情的信物始于1-5世纪的奥地利。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与法国玛丽公主定亲时,将一枚镶有钻石的指环戴在公主的手上。由此,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钻戒一般佩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相传左手无名指与进入心脏的爱情脉搏相连,具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能为相爱的人带来好运。欧洲人坚信爱神丘比特的神箭之箭尖由钻石做成,具有无坚不摧,征服高傲之心的力量。于是,赠予钻石戒指就成为一种表达爱的方式,钻戒也成为情侣们忠贞爱情的至高信物。
因为钻石的稀有和珍贵,最初钻戒仅在贵族血统的青年男女订婚时使用。直至19世纪初,在南非发现了储藏量丰富的钻石矿之后,平民女性也能在婚礼上感受到佩戴钻石的喜悦和幸福了。

供求关系的人为控制

当今世界要人为地控制供求关系是一桩很难的事。但在稀少的天然资源买卖上有很多垄断的色彩。如世界石油组织(OPEC)对石油产出的控制,和德比尔斯( De Beers)公司对钻石的垄断。
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钻石价格大起大落的经历,后来德比尔斯公司一统江湖, 控制了大部分钻石矿山资源,成立了负责钻石销售的中央统售机构(CTO). 中央统售机构采用独特的行销管道,诸如看货采用邀请方色只让指定圈内人(看货人,Sighter)参加,维护钻石价格的稳定。所以,不要指望钻石大降价。

Monday, July 24, 2006

榜样就在身边


长辈夫妇,劳作歇息,互相关切,一方偶有牢骚,但终是夫唱妇和,形影不离, 美满和谐。 原来相濡以沫的榜样就在身边。

Friday, July 21, 2006

什么是钻石?


4.各类宝玉石
4.1. 钻石知多少
A. 什么是钻石?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石之王”。但若问您钻石是什么?也许并不能马上回答出来。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但有时人们对二者并不加细分。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 物质和财富。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 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 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 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金刚石是唯一由单元素组成的宝石矿物。宝石及金刚石(即钻石)不仅硬度大(摩氏硬度10级,超过石英1100倍),具有极高的抗磨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光泽强,加工后不易磨损,能持久地闪耀金刚光泽;而且其折射率大(2.42),色散强(0.044,在天然无色宝石中是最强的),当钻石被琢磨成几十个小面后,射入钻石的白光,在折射过程中被分散成单色光,显出七色霓虹般光彩,呈现光辉灿烂和晶莹似水的光学效应。这种强烈的色散现象,是钻石最珍贵的特征,是任何其它宝玉石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它被誉为“宝石之王”。钻石主要产于南非、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等地。中国山东,辽宁,湖南产有金刚石。金刚石在工业界有其广泛的用途。珠宝界钻石主要用于做钻戒,项链、耳环、胸花等饰品。

Friday, July 14, 2006

宝石命名的大致规则


3.3-2.宝石命名的大致规则


在市场上对珠宝玉石存在着定名混乱的现象。有些商家往往直接以颜色、产地、特殊光学效应等对珠宝玉石进行定名。例如将红色的宝石称为“红宝石”;将绿色的宝石称为“绿宝石”、“绿晶”;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俄罗斯钻”等等。在199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珠宝玉石名称标准》中,中国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珠宝玉石的命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可以根据珠宝玉石的定名原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宝石的命名和定义有严格的规定,如美国的FT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对珠宝业中常用的名称都有非常严格和具体的规定。如第26条”Misuseof the word :Diamond”规定了钻石一词不能滥用。

在中国珠宝玉石的定名原则如下:

a.以矿物、岩石名称作为天然宝石材料的基本名称,如钙铝榴石、透辉石等。考虑到玉石材料的商品属性,在所有主要组成矿物名称或岩石后附加“玉”字,如蛇纹石玉、阳起石玉等。

b.部分已普遍被国际珠宝界接受的传统名称可继续使用,如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翡翠、软玉等。

c.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的定名原则。为了突出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和星光效应等),直接将其置于宝石种属名称的前后参加定名,如星光红宝石、星光石榴子石、石英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等。金绿宝石猫眼可直接定名为“猫眼”,享有“特权”,而其他的宝石不允许这样命名。

d.人工宝石的命名。定名时,在相应的宝石材料之前冠以“合成”、“人造”等字样,以示与天然珠宝玉石的区别,如合成祖母绿、合成红宝石等。

e.拼合宝石的命名。拼合宝石并不是由一个完整材料磨制成的宝石,命名时应突出“拼合石”三个字,同时在拼合石前将材料名称写出来,如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拼合石。

f.优化处理的珠宝玉石的命名原则。优化的方法有热处理、漂白、浸无色油等;处理的方法有浸有色油、充填处理、染色处理、辐照处理、激光钻孔、表面扩散等。对于经优化的珠宝玉石,定名时直接使用珠宝玉石的原名称,优化方法不在定名中反映。对于处理的珠宝玉石则要求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之后,用括号标出“处理”二字。

珠宝玉石的鉴定与定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过程,一般消费者是很难掌握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要将珠宝商品的标识与鉴定证书(如果有的话)上的相关内容相对照,看是否能达到统一。

Tuesday, July 11, 2006

优胜美地 (Yosemite)



优胜美地,多优美的名字。单是这名字就能想象这大约是一个绝色之地。它是一个大山峡谷,很久以前住着许多印地安人,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终于有一天,美国骑兵闯入了这片谷地,与当地的印地安人展开了对抗。诸多伤亡后,印地安人一见到骑兵就会高喊YOHE-MITCH,意思是“他们是杀手”,于是,这个地方就被称作了YOSEMITE,而中文则翻译成“优胜美地”,它是现在加州最著名的世界美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独立日前二天,我们一行7人从南北加州来到了位于加州腹部地带的优胜美地露营。夏夜,热气从山谷中消失,清澈的天幕上繁星满天,蛙鸣,篝火,树林,…还有溪水潺潺, 一切都尽在眼前身旁。白天,骄阳似火,在蜿蜒于山间的马赛河(MERCE RIVER)上划船漂流,跨过那两岸的银河瀑布,穿过那戏水的少年少女,目睹耳闻的尽是美景和笑语,…,傍晚,凉风微至,站在高高的冰川顶点(Glacier Point) 远眺那夕阳西下写在各位“仙人”,“莤长“们脸上红色,橙色变换的谱装,…。 回家的路上大学地质课上老师讲述第四纪冰川地貌时情景又浮现在脑海,对比着,理解着,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

Friday, July 07, 2006

宝石的基本特性 (宝石学性质)


3.4. 宝石的基本特性 (宝石学性质)

要想更深入更全面地知道什么是宝石,并进一步能够识别宝石,必须对宝石的主要特性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a)颜色
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宝石那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颜色。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颜色,即使相同的颜色,在特点、形状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往往有深浅、浓淡的不同。例如,同是绿色宝石,在一般情况下,祖母绿的颜色为纯绿色,翡翠的颜色则为艳绿色。宝石同其它材料的色彩比较起来又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宝石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斑烂夺美感很多宝石极易受到各种不同光源的影响,常常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其晶莹剔透、五光十色的效果,特别是在强光下,则几乎无法辨认出它们的固有色。其次,宝石的色彩属装饰色彩的范畴,它和宝石的材质是融为一体的。一旦材质改变了,那么色彩的心理效应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同样一种红颜色,出现在钻石上是一种璀璨的美;出现在红宝石上是一种华丽的美,出现在玉石上则是一种柔和而含蓄的美……

b) 硬度
宝石的耐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硬度。硬度是指宝石的耐磨程度,或其它物质对它刮、磨、擦后的反映。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硬度。金刚石是目前世界上人们已知的最硬的物质,也是唯一硬度为10的矿物。刚玉则是目前知道的自然界中唯一的硬度为9的矿物。硬度和韧性的概念不同。韧性的特征是一块宝石易碎程度相比较而言的。一块石头,有可能具有很好的韧性,但它不一定硬;或许硬,但它不一定坚韧。有些矿物如缺乏坚,韧也容易劈裂,这种物质是不适合作宝石的。钻石非常坚硬,但它不很韧。莹石,既不硬也不韧,又易碎软玉不太硬,但特别韧。韧性的宝石,在佩戴方面可能比硬的宝石效果更好。

c)透明度
透明度指的是宝石透光的能力。一般以两毫米厚的宝石为准,光能完全透过时就是“透明”,部分透过时称“半透明”,基本上透不过来或完全透不过来的则称为“不透明”。一般来讲,同一种宝石,透明度越高就越珍贵。

d) 光泽
光泽的定义是直接将光反射到人眼睛的一种表面现象。
透明宝石的亮度与其光泽的强弱有关。亮度是美的一种形式,光泽好是很重
要的。金刚石之所以成为宝石中的佼佼者,其主要原因是它夺目的光彩。其它各种的宝石,几乎总是要求有最好的光泽。

e)比重
比重是指一定体积的重量。比重,是宝石的主要物理性质,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固定比重,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比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欧泊、猫眼石等,它们的比重分别为3.52、3.99、2.72、2.0-2.25、3.65-3.73等。

f)荧光性和磷光性
许多宝石用某些特殊光源(如X射线、紫外线、蓝紫光、阴极射线)照射,或经过加热,会发出有颜色的可见光。当上述外界条件消失时,宝石的发光现象也消失,这种光就叫荧光,外界条件消失后,宝石在较长时间内仍可发光,这种光就是磷光,能否发生荧光和磷光,光的颜色特征如何,都是鉴别宝石的可知依据。
g)包裹体
在自然界或实验室里,在宝石的生长过程中,有时,外界的物质或小的晶体,经常混入积聚物质,以无规律的形式出现。如果宝石是透明体,而包裹体相对地大一点,人眼可直接观察到,或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这些在物质生长的过程中混入进来的物质叫包裹体。包裹体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或者是上述的混合体。

h)色散和闪烁
把白光分散成光谱色叫色散。各种宝石将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能力是不同的,因而色散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宝石的色散随折射率增加而加强,但也有少数例外。
宝石闪烁或者说闪光可以这样下定义:当宝石,或者光源,或者观察者移动时,看到宝石表面闪闪发光。动的幅度越大,闪光越明显。宝石的面越多,闪光也越好。金刚石由于有优良的反射面,闪烁现象就显得特别明显。

i)解理和断口
解理,也称为“劈开”,是矿物学名词。晶体或晶粒在外力的打击下,沿着一定的结日工成平面的固有性质。根据解理面的完善程度,一般可将解理分为下列五个等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断口是放物在一定的外力撞击下,不按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而是形成一个断开的面。换一种解释是的的裂口可以沿着任何方向发展,而不是沿着解理面发展。这种断口有不同的形状,如:贝壳断口、锯齿状断口、平坦状断口等。

j)双折射和多色性
凡能将进入其中的光分成互相垂直振动的两条光线的物质称为双折射的物质。具双折射的矿物为六方晶系、四方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和斜方晶系的矿物。无定形体和等轴晶系的矿物都是单折射的。每一种具有双折射能力的宝石有一个重折率。
如有一束白光进入一块有色的双折射宝石,互成直角而振动的光被吸收也不同,从而使每一条光有一种颜色。这种现象称为多色性。双折射宝石可以不出现多色性,但如有多色性,则必为双折射。单折射宝石不可能有多色性。

k) 双晶 (to be added)

l) 表面特征 (to be added)

m) 化学成分 (to be added)

n) 长短波紫外光 辐射特征 (to be added)

o) 可见光, 近红外光吸收特征 (to be added)

p) 拉曼(Raman)光谱特征 (to be added)

q) X-ray 吸收特征 (to be added)

r) 奇异光彩现象
宝石之所以那样吸引人,除了它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具有极为美丽的光彩。尤其是有些宝石具有奇异的光彩现象,如星光宝石反射的星光形条纹,月光石发出的淡蓝色波形光彩,欧泊闪烁的五颜六色等,都使宝石具有天然的魅力。
宝石的奇异光采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指宝石内的包裹体对光反射所形成的光彩现象。例如星光效应、猫眼效应、金星效应。

在些宝石中含有很细的针状、管状内含物,如金红石等。这些针状、管状内含物它们之间相交为60度角,彼此与宝石的横轴平行排列。如果将这种宝石加工成凸面形,在光的反射作用下,便会产生星光效应。即在加工时,要使星芒与底平行,交叉点应对准宝石中心,这样就会产生四道或六道亮线,就象星光一闪一闪,光芒四射,故得名得光宝石。一般为二条线或三条线相交为四道光或六道光,也有四条线,六条线相交成八道或十二道光的。

在些宝石中含有纤维状、管状、针状内含物。这些内含物平行排列与宝石的结晶方向一致时,如果把这种宝石切磨成凸面形,使内含物与底面平行,当光照射到宝石上时,这些内含物以光产一集中反射作用,因而人们可以见到宝石中出现了一条明亮的光带,我们称之为活光。如果转动宝石,活光也随之而闪动,类似猫的眼睛。这种光学现象被称为猫眼效应。

金星效应是由宝石内含有的的碎片按一定规律排列,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的,象美丽的日光石反射出金色的艳丽光泽,或者象东陵石的绿色背景上璀璨晶莹的云母闪光。

第二种类型的奇异光彩现象是由宝石对光的选择性吸收造成的。
虽然选择和吸收光是宝石颜色的基本原因,但也有这种情况,对白炽光源和太阳光所吸收的方式程度稍有不同。人工的白炽光含红色的成分高,为主要成分,而日光以蓝绿色为主,所以宝石的颜色因照射的光源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色变”,有一种金绿玉亚种,叫变石。这种宝石是具有色变现象的典型的例子。

第三种类型的奇异光彩现象是由光的干涉产生的,如变彩,晕辉效应等。
有的宝石是无定型球状微粒结构,微粒的不规则,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当光照射到这种结构的宝石时,发生光的绕射,产生变化着的光谱色,这种现象称为变彩或游彩。具有这种变化多端的变彩效应最显著的是欧泊石。
具有晕辉效应最典型的宝石是月光石,月光石又叫月亮宝石,它是长石类的一种,是钾、钠长石的双晶交替排列形成格子状结构。当入射光照入格子时受到干扰,发生散射。密集的散射光线聚集在一起,就会出现朦朦胧胧的晕辉。这种光学现象叫晕辉效应。由于这种石头具有淡蓝色的晕辉,犹如朦朦胧胧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石,或月亮宝石。

Wednesday, July 05, 2006

缘份和纪律


缘份和纪律听起来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感念。因为缘分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东,有人把它说是天意,有人把它说是偶然,数学家说它是时间空间上的小概率事件,化学家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可纪律是众人皆知的西西,它是一种约束, 清清楚楚。

有人抱怨总是有缘无份说白了就是在经营“份”过程中没有用纪律来约束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欺骗。不能只凭所谓的感觉。因为很多感觉是局部的或受环境影响的,是幻境。

不过要与一个纪律观念松懈及常常把一些商业上惯用的套路用于经营各种各样“份”上的人共同营造一个长久牢固的“份”恐不是一件易事。也许得放弃或换一种观念去对待。也许顺其自然,成事在天。